时间:2018-04-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赵丽娜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为我校做“法治中国新愿景”专题报告
时间:2018-04-12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赵丽娜
4月11日下午2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马怀德教授应邀在国音堂音乐厅为我院师生做主题为“法治中国新愿景”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张雅君主持,全校师生共计500余人聆听了报告。
马怀德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法治中国取得的成就及未来的目标,宪法修改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如何树立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校三部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马怀德说,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国家法治建设方面主要从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向前迈出一大步,法治的观念和地位在人民心中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方面面的建设均有更加清晰的举措和部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中国新愿景。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马怀德重点阐述了此次宪法修改和监察体制改革的依据、内容及重大意义。他说,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高的法律权威。他讲述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宪法保持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十分必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了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保持应有的权威性,必须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以便全面指导未来发展和实践。这是保持宪法持久生命力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马怀德重点谈到宪法依法按程序修改的过程,并详细阐述了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以及党和国家成立监察委员会,由原来的“一府两院”结构改为更加合理的“一府一委两院”新体系的合理性。监察委员会的成立解决了反腐败资源分散等问题,形成了有效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对国家下一步全面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有积极的制度推进意义。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马怀德提出了高校如何依法治校,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五个思维”。分别是讲依据、讲理性、讲程序、讲责任、讲诚信。即完善依法治校的法律法规规章、大学章程和大学规则;合理行使大学权力;遵循的正当程序;明确办学的法律责任;决策与行为具有稳定性,可预见性,保护学生的可期待利益。马怀德说,只有像法律人一样思考,教育工作者才能依法管理高校,更好地教书育人,学生才能成为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合格公民。
张雅君书记在总结中说,马怀德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内容和内涵都非常丰富,对于在座师生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制观念一定大有裨益。对于我们高校如何树立法治思维,如何依法治校具有很深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报告会后,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谈感想:
钢琴系主任张维谈到,马怀德教授的讲座对我们高校教师和行政干部来说,具有指导性意义。他不仅从宏观上对宪法的由来和几次修改做了讲解,同时也用生动的案例加以说明,指出高校的管理者应加强五个意识,让我们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囯乐系教师程雨雨说,听马怀德教授对宪法的讲解很有教育意义。指引我们要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坚决拥护共产党,并跟随党的领导。同时立足新时代团结一致,互助互爱努力进取。共同努力推动学校的发展目标,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音乐学系辅导员宗姝洁谈到,马怀德教授讲座内容丰富,鞭辟入里,特别是最后一部分,结合经典判例讲解依法治校需要具备的五种思维,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出了具体建议。法治信仰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正如马老师所言:要像法律人一样思考,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解决好各种纠纷,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在所在的单位、行业,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国乐系大二学生李润楠说:听完马教授的报告,对国家法治建设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知法懂法也有了更迫切的动力,对国家未来的繁荣稳定公平公正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