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24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秘书处 作者:季思雨
中国乐派和中国音乐节研讨会顺利召开
时间:2016-10-24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秘书处 作者:季思雨
2016年10月16日,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亚奥国际酒店召开了“中国乐派和中国音乐节研讨会”。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在开幕式上致辞。王黎光院长肯定了中国乐派的媒体影响力,并将中国乐派的核心归纳为:“中国乐派就是以中国音乐资源为依托,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以中国作品为根本,是这样一个实现与大国文化相匹配的实践主体。”随后,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文亮、文化部民俗民间文艺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松主任、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龚鹏程分别对中国乐派及国学相关方面做了主题发言。
研讨会第一会场论题为“中国乐派与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构建及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沈诚主持。会上,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对“用核心素养构建中国乐派的校阅基础”、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方建军对“中国乐派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魏煌关于“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办学的思考”、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杨久华就“关于中国乐派的学理思考”、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主席付林围绕“中国乐派与流行音乐”、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维良就“21世纪中国器乐教学展望”、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王建欣就“从《琴道》看高罗佩的琴学研究”、著名指挥家邵恩对“如何界定中国音乐表演”、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围绕“中国音乐学院的定位以及中国声乐发展”,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沈诚围绕中国乐派与研究生院高层次音乐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前瞻提出了几点问题和建议,并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就此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中国乐派是中国音乐学院举出的一面旗帜,希望大家共同关注,这是从教育的角度弘扬和推动中国文化,并使其能够变成世界人民的文化生活消费的选择。
第二会场论题为“中国乐派与中国音乐理论建设及中国音乐创作”,由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嘉幸主持。会上,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樊祖荫对于“以构建中国音乐理论体系为目标编撰《中国音乐大典》”,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塔里木围绕“从中华音乐总目做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张振涛就“中国乐派做学问的方法”、西安音乐学院前副院长罗艺峰对“中国乐派理论建设刍议”、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自明围绕“东方音乐研究的初步设想和建设”、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玉榛对“东方文化视域下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赵维平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理论建设”、中国音乐学院赵为民教授围绕“从中国近代文化反向格义看建设中国乐派的历史价值”、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纯一教授关于“恢复中国雅乐与雅乐作曲的经验谈”,分别做了主题发言。中央音乐学院俞志刚教授对于中国乐派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即席发言,与会嘉宾分别以不同视角提出了音乐理论与音乐创作方面的建设构想与建议。
下午的研讨共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中国乐派高精尖项目介绍”和“中国音乐节的策划研讨”。
会议的第一部分“中国乐派高精尖项目介绍”由中国音乐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王萃主持,她首先介绍了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中心工作的四个方向——《中国音乐大典》编撰、中国声乐艺术建设、“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建设、中国音乐对外文化交流。各方向负责人齐琨教授、姚艺君教授、李秀军教授分别对已经启动的《中国音乐大典》编撰、中国声乐艺术建设、中国音乐对外文化交流三个方向做了具体介绍,并回应在场嘉宾的问题,听取建议。
会议的第二部分主要为中国音乐节的策划与研讨,由齐琨教授主持。会上,谢嘉幸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音乐节的策划书,对于中国音乐节的顶层设计、如何开展,以及在新时期打造“中国音乐节”在哪些方面是需要继承传统,哪些方面需要再进一步地拓展等问题做了具体介绍。随后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平就广州音乐花会举办的经验展开了探讨,为中国音乐节的举办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
此次研讨会,针对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大典》编纂、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主体研究工作的启动做了充分的学术论证。与会专家对中国乐派的学术内涵、中国音乐大典的项目实施、中国声乐艺术研究的工作开展、中国音乐节的策划等方面提出的诸多建议,将为下一步中国音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展开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