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4-09
来源:音乐研究所 作者:马贞维 来源:音乐研究所
我校音乐研究所“礼观乐史”系列讲座第三讲成功举办
时间:2019-04-09
来源:音乐研究所 作者:马贞维 来源:音乐研究所
2019年4月4日上午,由我校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基地主办的系列讲座“中国史学家的学术视野——礼观乐史”第三讲在教学楼303教室成功举办。第三讲邀请到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教授主讲,我校林大雄副教授主持。刘国忠教授围绕“曾国之谜的提出与破解”这一主题,用通俗的语言带领在座的20余位研究生去破解曾国这一历史谜团。
(讲演中的刘国忠教授)
刘国忠教授首先对“曾国之谜”的提出前的历史进行了梳理。而后指出“曾国之谜”的提出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湖北随县、枣阳和河南南端的新野等地大量出土曾国文物的现象,然而先秦文献中却没有姬姓曾国的任何记载,这一现象也就被学界趣称为“曾国之谜”。随后,李学勤先生在《曾国之谜》等文中指出,曾、随是“一国两名”。此后,不断出土的曾国文物证明了李先生的前瞻性和正确性。
(我校师生认真听讲)
刘国忠教授通过对地理学与文献学结合的方式,解释了为何在随州一带设置曾国的原因,即曾国的建立是周朝经略南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师生与刘国忠教授合影留念)
主题讲演结束后,刘国忠教授逐一解答了四位同学的提问,并对衍生出的新问题进行解读。
最后,我校林大雄副教授进行总结指出,刘国忠教授的讲座使师生了解了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的学术进展,特别是随国就是姬姓曾国,印证了造就曾侯乙编钟所具有的特质和非凡气象的原因,对我校音乐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