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16
来源:图书馆 作者:尚文佳
图书馆举办乡土《花戏》融入“中国记忆”观影活动
时间:2017-06-16
来源:图书馆 作者:尚文佳
6月12日下午,乡土《花戏》融入“中国记忆”观影活动在图书馆五层特藏阅览室举行。小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明珍老师、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刘红庆先生以及图书馆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观影之前,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红庆先生对左权小花戏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发展现状等作了简单的介绍。
左权小花戏是中国民间舞蹈里的一朵璀璨的野花,千百年来开放在太行山顶。它是从山西省左权县走出来的民间舞蹈艺术,哲思行乐、音乐律动、肢体舒张、文学创作和乡情谐谑,几乎成了一种山里人的精神象征,表达着无处不在的乡村乐子,直接而简约,信马而由缰。
它起源于明初或宋、元之间,形成于清代,在清末盛行于辽县境内。抗战时期,文社火的称谓逐步由“小花戏”取代,辽县易名左权县后,小花戏称为左权小花戏。左权县也因此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2014年11月11日,左权小花戏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明珍老师现场为大家做示范,展示了“三步颠”、“舞扇”等极具小花戏特点的舞蹈动作。“三步颠”叫一步颠三颠,步型特点以“十字步”为基础,即以“十”字形四个点为落脚踏步定位点。它与扭秧歌步型相近又相别。而扇子是左权小花戏歌舞艺术的典型代表道具,舞扇的功力和变化,决定艺术特色,左权人又称其为“扇功”。李老师体态轻盈、舞姿飘逸,将小花戏的灵动与经典展现地淋漓尽致,给大家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随后,图书馆副馆长马英珺老师与李明珍老师、刘红庆先生进行了左权小花戏相关资料捐赠仪式。
在座老师们观看了左权小花戏专题纪录片。影片通过史脉、地缘、天功等几部分的介绍,在扎实的故地寻踪、访谈之间,插入数百个剧目表演,还融入了珍贵的资料图像,使该片成为迄今为止关于这一剧种最为厚实的纪录 片,具有文献价值。观影结束后,李明珍老师与大家互动交流,在座老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左权小花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纪录片《花戏》告诉我们:“花戏”作为一个舞种,在太行山里,但作为一个乐子,在每一个人心中。这既是文化遗产,更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