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来源:声歌系、团委 作者:黄馨瑶、刘彤
“新山歌社”举办高淳民歌专场活动
时间:2024-05-15
来源:声歌系、团委 作者:黄馨瑶、刘彤
高悬艳阳立夏,淳香歌声入画。“新山歌社”于5月11日,邀请到高淳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夏小玲,高淳民歌传唱人孔庆刚、谷顺福,高淳民歌研究者郭燕龙一起带领学生学习高淳民歌。
活动伊始,“新山歌社”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对高淳的地理面貌、文化背景及民间音乐形式进行了介绍。
高淳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是南京的南大门,区内薛城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6300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繁衍。在这里,诞生了储量丰厚、清丽柔婉又高亢嘹亮的高淳民歌,成为苏南地区颇具特色的代表性民歌。在2009年,高淳民歌被列入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后,孔庆刚和谷顺福、夏小玲、郭燕龙先后为大家范唱了《春歌头·重打锣鼓重开台》《风吹杨柳水上漂》《卖花谣》。张天彤为学生们讲解了“送春”这一民歌体裁,并邀请孔庆刚为大家讲解手中锣鼓的由来。接着,夏小玲和郭燕龙带领学生逐句学读、学唱了《风吹杨柳水上漂》《卖花谣》两首歌曲。最后,孔庆刚、谷顺福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小调《十绣荷包》,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张天彤在总结中指出,高淳民歌体裁、题材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衬词、衬句不长,但填入乐节中显得整首歌曲丰富饱满,并受地理环境影响,在唱法上呈现出“直多颤少”的特点,是极具特色的民间非遗艺术,希望同学们大胆开口,学方言唱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