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2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安安、李清影
新山歌社举办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专场
时间:2023-05-12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安安、李清影
4月28日,我校新山歌社在梦想剧场举办了科尔沁蒙古族短调民歌专场活动,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四胡的代表性传承人孟·伊丹扎布主讲。活动由新山歌社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主持。
孟·伊丹扎布老师是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的科尔沁民间说唱艺人,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之堂孙。他是一位唱奏全能的说唱艺术家,长期受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讲授传统科尔沁乐器四胡与乌力格尔技艺。他演唱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僧格仁沁》、长篇乌力格尔代表作品《薛仁贵征东》《泰英征西》等。
活动伊始,张天彤教授带领蒙古族博士生关诺敏,向学生们介绍了科尔沁短调民歌发源地——科尔沁地区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和演唱习惯。科尔沁民歌以短调为主,其中叙事民歌最具特色。缤纷多彩的科尔沁叙事民歌继承了蒙古族古老英雄史诗中的英雄主义精神,通过民间艺人绘声绘色地演绎,凝练成为民众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接下来,伊丹扎布老师用四胡伴奏,范唱了《韩秀英》《乌云山丹》《高小姐》三首曲目,并耐心地向学生们逐字逐句教唱。其中,《韩秀英》与《乌云山丹》都为蒙古语歌曲,为方便学生理解歌曲,伊丹扎布老师在教唱前都会以蒙古语讲述歌曲的故事背景,再由关诺敏博士翻译为汉语。
现场,伊丹扎布老师唱奏了代表作品蒙古族长篇叙事歌《嘎达梅林》选段,演奏了蒙古族四胡曲目《八音》。
最后,张天彤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建议学生们要着重观察科尔沁短调民歌中声乐与器乐相互交融形成的风格特点,注意压头韵的语言特色,体会演唱中声音、音色、面部表情及肢体表情等音乐表情的运用,感受其叙事性与故事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