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4
来源: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党支部、教育学院办公室 作者:徐帆、孙珞芯
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党支部赴河南兰考开展支教和调研活动
时间:2023-10-24
来源: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党支部、教育学院办公室 作者:徐帆、孙珞芯
2023年10月15日,教育学院声乐教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刘娟代表中国音乐学院教育学院,受邀带领学生前往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授渔计划”——央音1+1全国乡村音乐教师培训及音乐美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为期一周,刘娟书记组织了教育学院的四名本、硕学生,包括冷小雪、孙珞芯、郑昕冉、吴钰楠,组成支教团队,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高博一行,共同对兰考县的中国民族乐器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开展支教活动。
10月16日,刘娟书记带领支教团前往中国民族乐器村——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在这里,他们了解了乐器村的发展历程,并近距离观看了家庭作坊式民族乐器的生产制作流程。通过这次亲身经历,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兰考乐器工匠们坚韧不拔的匠人精神。
随后,刘娟书记一行前往民族乐器发展研究院,进一步感受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魅力。在这里,他们聆听了有关兰考民族乐器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兰考县中国民族乐器产业“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的深刻内涵。这次活动让他们对兰考乐器乃至整个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10月17日上午,刘娟书记带领支教团到焦裕禄体验基地,实地体验了农民农耕的辛苦。他们前往东坝头镇的张庄村,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张庄幸福路,在张庄村五星级党支部通过观察实物、观赏实景、感悟真情来真正了解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奋力战胜困难、治理“三害”的伟大事迹。
10月18日清晨,刘娟书记一行来到焦裕禄同志亲自栽种的泡桐树前,聆听了焦裕禄同志60年前种植这棵泡桐树的故事。当年他亲手种下的幼苗,如今已经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焦桐”。这棵树与2009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栽种的泡桐树遥相呼应。如今,这棵泡桐树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象征着兰考人民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还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通过“家乡沃土 育英铸魂”“栉风沐雨 百炼成钢”“人民公仆 光辉榜样”“时代楷模 精神永恒”四个展区,全面了解兰考的脱贫攻坚历程,深刻感受焦裕禄同志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以及他为兰考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黄河最后一道湾和黄河纪念亭,回顾兰考的历史,刘娟书记与教育学院支教团学生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兰考县的脱贫攻坚成果与焦裕禄同志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而每一位兰考人也在实践中践行着焦裕禄精神。在这次调研中,刘娟书记与支教团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将在本次的支教活动和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融入并传递传承“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0月20日上午,刘娟书记在兰考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报告厅组织了以“讲台上的红色传承——讲好中国故事,做学生心中的渡船”为主题的乡村音乐教师培训专题讲座。她与兰考县的音乐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故事,引人入胜的讲述使在场的教师们感动得纷纷落泪。在讲座的最后,刘娟书记还为兰考当地的几位音乐教师进行了现场的声乐教学,整个过程充满了热情,让大家都受益匪浅。
刘娟书记还带领四名教育学院支教团学生一同前往兰考县兰阳街道第一小学和兰考县兰阳街道第七小学进行了支教实践活动。在刘娟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精心准备了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当地的学生们非常喜爱同学们所教授的音乐课程,并在10月20日下午举行了高质量的音乐汇报演出。
此次支教和调研活动的开展,是教育学院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观的又一重要举措。教育学院将通过积极开展支教工作,鼓励师生参与基层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和服务广大群众的需求,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育学院还将通过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剖析音乐文化事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寻找发展的新动力和路径,为促进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学院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能力素养,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为音乐文化事业高质量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