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6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亓梦婕
“中国乐派进校园——系列音乐会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在清华大学精彩上演
时间:2021-10-26
来源: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 作者:亓梦婕
2021年10月22日晚,“中国乐派进校园——系列音乐会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精彩上演。本场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校长王黎光教授担任艺术总监,特邀指挥家吕嘉执棒中国乐派交响乐团,由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黄滨教授担任小提琴独奏,特聘教授刘子正担任中提琴独奏,为清华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古典音乐作曲家莫扎特的经典作品音乐会。
本场上演的三首作品均为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代表作。《狄托的仁慈·序曲》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中的序曲乐章,乐队以鲜明的力度对比表现了音乐的戏剧性。明亮的音色和明快的律动拉开了本场音乐会的序幕。
小提琴演奏家黄滨与中提琴演奏家刘子正演奏的《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交响协奏曲》是莫扎特著名的二重协奏曲。小提琴与中提琴乐器音色相近,但作曲家在音乐中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构成了两个乐器声部间的精彩对话和呼应,两者在音色融合的基础上与乐队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了莫扎特对独奏乐器的技巧性表现。两位音乐家的演奏张弛自如,完美配合,体现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展现乐器音色的圆润精致,更表现出对莫扎特音乐戏剧性的深刻理解。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在莫扎特的交响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首交响曲以鲜明的力度变化、复杂多变的节拍律动和音乐的哲理性而著称。当晚的演出中,乐队通过不同性格主题之间的转换和对比,弦乐组和木管组之间的旋律交替,强调莫扎特音乐中的情感和控制两方面的对立与融合的关系,充分展现了这首作品特有的复杂性和哲理性。
音乐会结束后掌声雷动,观众纷纷表示出对指挥、乐团和演奏家的赞赏与钦佩。吕嘉指挥为现场观众介绍了三部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的情感特征和艺术的表现风格,从莫扎特的生平、艺术语言等多个角度加深了观众对这三首作品和莫扎特创作风格的理解。吕嘉指挥强调以演奏力度的鲜明对比为音乐情感带来细腻的变化,通过各主题声部旋律的流畅交替和声部之间的衔接构建起作品的统一性和戏剧性。
小提琴演奏家黄滨在本场音乐会中使用的小提琴是意大利制琴艺术大师斯特拉迪瓦里在1727年制作的旷世名琴“杜庞将军·格鲁米奥”,也是中国内地拥有的第一把斯特拉迪瓦里顶级名琴。它的声音曾随“旅行者探测器”抵达太空,传递人类文明向太空的问候。黄滨教授以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音色的精致处理,不仅为观众展示了这把名琴的精良制作工艺,同时充分展现出音乐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以及人类艺术与思想跨越时空的碰撞。
“中国乐派进校园”系列音乐会是中国音乐学院与清华大学的共建合作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校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教授倡议发起并大力推进。通过举办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的系列音乐会活动,由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和国内外著名音乐家演绎中西方经典音乐作品,为清华大学师生带来美育发展的丰富艺术资源。同时,这一合作项目以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为依托,着力打造高校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在音乐艺术领域的全面开展。
中国乐派交响乐团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国际艺术水准诠释经典音乐作品,形成了纯正、细腻的声音特质,能够以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对不同时期作品的进行演绎。乐团大力推动中国作品的演奏与推广,积极展现新时代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的艺术风采,并为音乐文化的传播与经典作品的推广做出贡献。
中国音乐学院积极发展与各高校和院团的共建合作,为大力推进国家美育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共享资源。同时,学校积极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需求,以音乐艺术为文化交流载体,依托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的交流平台和教学资源,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艺术交流与经典艺术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