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关剑
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精彩上演
时间:2023-03-3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关剑
2023年3月29日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决赛音乐会奏响北京音乐厅。
本场音乐会依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支持,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承办,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指挥家范妮执棒天津交响乐团演奏。当晚,项目归口部门负责人、我校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吴志武教授,以及各兄弟院校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场音乐会。
音乐会开始前,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首先致辞。她指出,学校对作曲系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别是为青年教师以及学生们搭建作曲实践平台等方面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受到中国音乐学院教育教学中心“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项目的支持。近年来,作曲系已开展了期末考试音乐会、配器实践课、室内乐作品比赛、微歌剧创作、打击乐工作坊、毕业作品音乐会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们与乐队、乐手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机会。本场音乐会作品风格十分多样化,体现了本硕博不同阶段学生对于管弦乐作品创作的想法。同时,他们能够将自己书写在乐谱上的音符变为现实,得益于所有作曲系主课教师们的辛劳付出。他们指导学生创作,反复与乐手沟通、交流,在乐器音色、演奏法及作品的构思等各方面给予了许多建议,帮助学生们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管弦乐作品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收到来自本、硕、博在读学生创作的参赛作品共18部。经过全体作曲主课教师初评后,由作曲家高为杰、韩兰魁、阮昆申、朱琳等教授进行复评,最终遴选出10部作品入围决赛。决赛音乐会现场由8位决赛评委进行现场打分,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优秀奖4名,并由乐团的演奏家们共同评选出“乐团最喜爱作品奖”。
担任本次决赛评委的有:作曲家高为杰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缨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特聘教授张朝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郝维亚教授、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理论学会秘书长陈丹布教授、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老师、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金野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姚晨教授。
本场音乐会上演了入围决赛的10部作品,风格多样,各具特色,极富想象力,充分体现了创作者对管弦乐队写作的探索与思考,突出了作曲系始终坚持贯彻的多元化、高品质创作要求。本场音乐会收获了音乐界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誉,反响强烈。
获 奖 名 单
一等奖
林虎 2021级博士研究生 作品《森林幽歌》(指导教师:阮昆申)
二等奖
苏日嘎拉图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作品《戈壁呼声》(指导教师:王非)
张晏宁 2022级博士研究生 作品《山海经》(指导教师:阮昆申)
三等奖
武轩平 2020级本科生 作品《碎片》(指导教师:朱琳)
宋嘉宁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作品《五空思イㄨ》(指导教师:罗麦朔、朱琳)
巴音都古郎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作品《以飞鸟的视角》(指导教师:刘青、王非)
优秀奖
李诗媛 2022级博士研究生 作品《极夜》(指导教师:王非)
熊泽源 2022级硕士研究生 作品《青峦》(指导教师:阮昆申)
李洁盈 2018级本科生 作品《洛神赋》(指导教师:胡廷江)
王四光 2022级博士研究生 作品《月明千里》(指导教师:禹永一)
“乐团最喜爱作品奖”
《月明千里》王四光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坚持以培养中国乐派作曲人才为导向,以培养热爱中国音乐文化、具有扎实功底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作曲人才为目标,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与音乐创作,加大学生培养力度,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第二届学生管弦乐作曲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作曲系在“一流专业”建设、作曲主课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而且将进一步促进作曲系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快推进“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为学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实践与成长平台。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作曲系青年学子们将在求索创新的创作道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创作出更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符合中国乐派建设需求的精品佳作,在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