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4
来源:音乐学系 作者:王斐斐
音乐学系2018北方曲艺音乐实践教学周圆满闭幕
时间:2018-10-24
来源:音乐学系 作者:王斐斐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在结束了一周的北方曲艺音乐实践学习后,音乐学系的同学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果实。2018年10月19日下午,音乐学系“北方曲艺实践教学周”汇报演出成功举办。演出开始前,系主任赵晓楠老师代表音乐学系全体师生感谢北京曲艺团老师们一周来的辛勤付出,陈爽老师对同学们的学习做总结并担任汇演的主持。
汇报演出共七个节目。由孙宏超老师指导的快板班同学首先登场,为大家表演了传统快板唱段《绕口令》。节目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流行音乐元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学们分两组表演,说表清晰,活泼可爱,演出效果嗨翻全场。
北京琴书班的同学在王树才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北京琴书的历史渊源,认识了板眼的概念,并学会了打鸳鸯板和书鼓。在平时的排练中,贾楠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一遍遍伴奏,给同学们逐字逐句练习唱腔。舞台上,同学们齐齐整整,叮叮当当,自击鼓板,演唱了《长寿村》和《东坡与小妹》两个唱段,伴奏琴师为贾楠、鲍立、刘源以及曲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何瑞琪。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在三弦、四胡、琵琶的美妙和声中,京韵大鼓班的同学在李想老师的指导下,演唱了骆派经典唱段《丑末寅初》,在悠扬的唱腔中描绘了赶路行人、起航渔翁、打柴樵夫、古寺山僧等中国传统人文画卷。伴奏琴师为马小祥、鲍立、王雪。在学习过程中,李想老师强调演唱曲艺音乐时要气沉丹田,每个字都要咬准字音、吐字清晰,杜绝出现倒字的情况。弦师马小祥老师和鲍立老师一遍遍为同学们伴奏,并及时指正学习中出现的倒字问题和板眼错误问题。
岔曲是单弦牌子曲中的独立体裁,又名六八句,由清代八旗子弟创造并传唱,后随着八旗文化的衰落逐渐流入民间,成为颇受欢迎的一种曲艺。在王红艳老师的口传心授下,同学们对岔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曲艺音乐的咬字吐字以及行腔走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曲艺研究方向毕业生陈楚的三弦伴奏中,自打八角鼓,以群唱的形式演唱了《春景》,后又在马小祥老师的伴奏下,演唱了加垛句的大岔曲《风雨归舟》。
攒底节目由在场全体师生齐唱经典唱段《重整河山待后生》,表演气势磅礴,振奋人心。
在荡气回肠的曲声中,汇报演出落下帷幕,音乐学系北方曲艺实践教学周活动也圆满闭幕。整场演出凝聚了北京曲艺团老师们认真传承曲艺的心血,充分展示了音乐学系同学们对传统曲艺音乐的学习成果。北方曲艺音乐实践教学周活动的开展,展示了中国传统曲艺音乐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让更多的师生融入到中国传统音乐学习的体系中来,寓学于乐,切身体会到中国传统曲艺艺术的本体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曲艺文化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