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0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李清影、张晨俊
新山歌社举办从“中国民歌的故乡”飞出的湘音湘韵——桑植民歌专场活动
时间:2023-04-20
来源:声乐歌剧系 作者:李清影、张晨俊
4月14日,中国音乐学院“新山歌社”举办了桑植民歌专场活动。本场活动邀请到了湖南桑植民歌演唱家黄道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栏目导演张堃、湖南籍作曲家孟勇,在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的带领下,围绕桑植民歌的地方特色展开讲唱。
张天彤教授首先对湖南桑植的地理方位与文化背景做了简要阐述,指出桑植民歌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门类中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文化意韵,也是长期以来多民族交融共生的艺术瑰宝,是整个桑植地区人民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本次活动,学生们学唱并欣赏了《去哒去哒又转来》《三根丝线三尺长》《嘀格儿调》《四季花儿开》《太阳出来照白岩》《欠姐歌》6首歌。在范唱之前,黄道英老师强调:“讲好方言的话,才能唱好方言的歌,四声是桑植方言中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桑植语言属于西南官话,方言声调与民歌声腔的结合使桑植民歌具有鲜明的本土方言音乐化特征。她提醒学生们注意“收腔”、叠词、咬字、语气助词、声调等方面的演唱技巧。随后,她还向学生们逐字逐句地教唱了《四季花儿开》《太阳出来照白(bei)岩(ai)》以及《欠姐歌》(也称为《溜溜歌》)三首作品。
活动现场,黄道英老师演唱了桑植的经典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黄道英老师谈道:“小到咿呀学语的孩童,大到年近古稀的老人,桑植民歌人人会唱、人人爱唱。他们吃饭唱、喝酒也唱,唱民歌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每一位桑植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桑植民歌的魅力所在。”
张堃导演为学生们进行了桑植民歌导赏,讲述了桑植“花灯调”的历史流变情况。他介绍道:“桑植民歌所采用的比兴、反复、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是较传统且常见的,如《四季花儿开》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通过一天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如何演唱桑植民歌,掌握了桑植民歌特殊的润腔,也了解了桑植民歌蕴含的文化内涵,拓宽了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