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7
来源:研究生院学位办 作者:刘美
研究生院成功举办2023级高级访问学者音乐会
时间:2023-11-27
来源:研究生院学位办 作者:刘美
11月24日晚,由研究生院精心策划组织的“春华秋实——2023级访问学者秋季学期汇报音乐会”在国音堂歌剧厅成功举行。
为发挥我校学科优势,促进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加强与兄弟院校间的学术交流,研究生院自2012年开始承担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的接收和培养工作。2023级访问学者共16名,其中含中西部青年骨干教师6名,一般国内访问学者10名。
音乐会开始前,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办主任康啸,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王静波与2023级访问学者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康啸副院长指出,访问学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校际学习和交流先进经验、进行前沿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希望大家能够在访学期间深入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成长为更加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王静波副院长关心询问了访问学者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强调在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下,加强访问学者艺术实践活动和班级建设管理,对促进学习交流、增进同学感情、增强班级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位访问学者在中国音乐学院访问期间学有所得、充实快乐。
音乐会由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孙立带来的经典声乐作品《春来了》《歌》拉开帷幕。
《春来了》是舒曼创作的一首充满活力的艺术歌曲,孙立的演唱展现了极强的音乐表现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歌》是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作曲家张瑞根据徐志摩诗词创作的《雪花的快乐》艺术歌曲集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通过孙立的精彩演唱,诠释了生命如“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向观众传达了无需惧怕、积极面对死亡,才是生命的意义。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姚礼作为钢琴艺术指导,特邀中国音乐学院2023级声乐歌剧系硕士研究生雷双霜,共同为观众们带来了《妹儿多勤快》《山里人》。
在《妹儿多勤快》中,雷双霜采用自然坦率的歌唱方式,通过与姚礼精巧的设计、风格独具的旋律构思,展现了四川女孩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唱出了纯朴自然的百姓生活。
《山里人》是一首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地方民歌,雷双霜和姚礼赋予歌曲欢快的节奏、活泼的曲调、流畅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
同时,钢琴艺术指导姚礼,特邀姚文博小朋友,用娴熟的演奏技法和动听的童声,为观众们共同诠释了《静夜思》《马桑树儿搭灯台》两首作品。
《静夜思》在悠扬动人的旋律中尽显漂泊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马桑树儿搭灯台》则将桑植民歌古朴自然的音调特点融汇在清澈纯粹的童声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本场音乐会在孙立演唱、姚礼伴奏《元曲小唱(三首)》时掀起一轮小高潮。
两位访问学者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将《折桂令·春情》中情窦初开的女性形象、《红绣鞋·欢情》中热恋的女性形象、《落梅风·蔷薇露》中失去爱情后形单影只的女性形象串联在一起,使得歌曲风格鲜明而独特。
接下来,吉林艺术学院古筝专业教师杨柳,带来了《四段锦》《云裳诉》两部作品。
杨柳在《四段锦》的演奏过程中,吸取西洋音乐的精华,在该曲的第二首和第三首高潮部分加入了部分钢琴技法,增强了筝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云裳诉》中,杨柳运用了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的特性音调,用朴实淳厚、简练明畅的演奏手法,表达和倾诉了对故土的无限眷恋之情,地方风格浓郁,音乐跌宕起伏。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琵琶、柳琴专业教师马晶萍,她为观众们带来了《虚籁》《春蚕》两部作品。
马晶萍对《虚籁》的诠释,曲调动静相宜,表达了创作者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娴熟的技艺生动再现了创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春蚕》则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演奏手法,揭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内涵,寓意人生与事业奋斗的艰辛,讴歌了生命裂变的力量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本场音乐会充分展现了2023级访问学者们的专业水准和艺术风采。访问学者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将进一步加深对高等音乐教育理论和表演艺术实践的深入理解,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学术眼界、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圆满出色地完成学习交流任务,将各自学习到的学科前沿理论与技术,运用到实际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立足工作岗位为国家培育音乐理论与表演领域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