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8
来源:科研处 作者:王征
喜报 | 我校教师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
时间:2023-12-18
来源:科研处 作者:王征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教育部社科司发布立项通知。我校声乐歌剧系教授张天彤的《中国东北无文字少数民族民歌数字化整理及传承机制研究》(编号:23VJXG045)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作曲系教授冶鸿德的《新时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研究》(编号:23YJA760108)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立项通知及名单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立项通知及名单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项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于加强“绝学”和冷门学科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强调项目的冷门濒危学科的抢救性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学术研究价值。冷门绝学专项项目分为学术团队和学者个人项目,本年度全国共立项66个学者个人项目,资助金额为国家重点项目级别。此次为我校教师首次获得立项,也是本年度专业艺术院校唯一的学者个人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是教育部负责立项和管理的省部级重要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在各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东北无文字少数民族民歌数字化整理及传承机制研究》项目以东北地区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民歌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将收集、采录的民歌声像资料进行整理与归档,形成数字化档案库,另一方面融合口头传统研究方法和中国民歌传承研究理念,全面阐释相关民歌的传承机制,从而为教学实践提供可行性建议。该课题预期以数字化档案以及专著的形式呈现,将数字化整理、传承机制研究和教学实践三者相结合,为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提供丰富而具体的研究成果,为保护和传承中国东北无文字少数民族民歌文化做出贡献。
《新时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研究》项目通过研究近十年来代表性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对乐队建构、旋律创作、节奏特征、多声技术、配器、结构等创作技术进行分析提炼。同时,总结音画跨界、音戏跨界等多艺术跨界作品的构成特点与创新规律,为今后民族管弦乐的多维发展提供技术和理念借鉴。
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的获批,反映了我校持续加强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的学术导向,努力构建具有国音特色的艺术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为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双一流”学科建设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