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 作者:王威崴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组织党外人士赴重庆红岩干部学院专题培训
时间:2023-11-07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 作者:王威崴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重温多党合作悠久历史,提升党外人士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领导、合作共事、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为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改革共识、汇聚发展力量,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于2023年11月1日至4日组织党外人士赴重庆红岩干部学院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由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嫄带队,23名党外人士参加学习,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岩精神。
开班仪式
11月2日上午,开班仪式在重庆红岩干部学院荷花楼风荷会议室举行,张嫄在动员讲话中指出,重庆有非常丰富的统战资源,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负责领导国统区、港澳及海外地区的党组织和统一战线工作,形成的“红岩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重庆也被称为“民主党派的摇篮”,民盟、民建、九三学社以及民革前身之一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均在重庆成立,希望党外人士不忘合作初心,携手共谱新篇。
张嫄强调,党外人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深化“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化政治共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信念不变。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要弘扬红岩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征途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建设的新征程上,积极探索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走好新时代国音人发展中国人自己的音乐高等教育的长征路!要珍惜培训机会,遵守组织纪律,注意学用结合。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提高参政履职能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奋斗热情,积极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重庆红岩干部学院执行副院长谭峥致欢迎辞,介绍了重庆市和重庆红岩干部学院的基本情况,对我校参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学员学思结合,有所感悟,圆满完成培训任务。
开班仪式上,我校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吴志武、国乐系副主任王中山作为学员代表接旗。
本次培训时间紧凑、内容丰富,通过理论教学、专题教学、影视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集中研讨等形式,引导参训学员了解民主党派历史,感受共产党人和党外进步人士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深厚情谊。
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部分,学员们聆听了三场理论报告。
在《弘扬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理论教学中,学员们学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红岩精神形成的独特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价值,学习革命先辈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
《寻根重庆,不忘初心——民主党派在重庆》理论教学以民主力量汇聚重庆、多个民主党派在重庆建立、民主党派在重庆的重要爱国民主活动三部分介绍了民主党派在重庆的发展脉络,学员们深刻了解了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光辉历史。
《党外人士五个能力建设》理论教学聚焦如何提升党外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进行生动讲解,让党外人士更加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使命,为党外人士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有效发力、服务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有益启发。
现场参观、专题教学
抚今追昔祭英魂,鉴往知来守初心。11月2日下午,学员们在庄严肃穆的红岩魂广场整齐列队,满怀崇敬之情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学员默哀鞠躬,依次向革命烈士墓虔诚地献上胸前佩戴的小白花,绕墓一周,深切悼念在歌乐山牺牲的革命烈士。
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学员们首先走进课堂聆听专题教学《铭记“狱中八条”坚持自我革命》,“狱中八条”是被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余名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凝聚着红岩英烈的忠诚和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真实写照,革命先烈们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牺牲精神,大家备受感染。随着讲解员动情地讲述,学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岁月。
大家参观了审讯室、牢房等,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革命先烈时使用的老虎凳、竹筷子、烙铁等残酷刑具,参观了2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认真倾听江姐、双枪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宁死不屈、顽强斗争的历史故事,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用生命捍卫共产主义信仰的英雄气概。
在“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陈列橱窗前,望着革命前辈在狱中用红色绣花被面和黄色草纸自制的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民革党员、歌剧《江姐》主演、声乐歌剧系韩延文教授有感而发,分享了对红岩精神的理解,表达了对革命先烈坚韧纯洁、勇担使命品质的敬仰和哀思。革命先辈把对红旗的热爱、对信仰的坚守与忠诚,“绣”在红旗上,“绣”进共和国的霞光里,我们要学习他们积极乐观的革命热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前行。
在周公馆旧址,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们办公和生活的历史场景。学员们深切感受到当年残酷的斗争形势以及革命先辈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恶劣,学习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意志与奉献精神。
在桂园旧址,《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等珍贵文物,以及老旧的床、沙发、桌椅、电话机等陈设,仿佛将学员们带回到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在谈判桌外,毛泽东同志还会见了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100多人,以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积极宣传了我党的政治主张,展开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贤达的支持。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胆识与担当,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学员们还聆听了专题教学《弥天大勇赴渝州——重庆谈判的新启示》《宣传出去,争取过来——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工作》,深入了解历史转折关头,毛泽东同志为了国家前途和人民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深入虎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智大勇,以及抗战期间,周恩来同志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和外交垄断,多方面卓有成效开展对外工作的历史,领略了革命前辈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学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参观了“千秋红岩”专题展览,展览由“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雾都明灯——中共中央南方局驻足红岩”“抗战号角——新华方面军”“坚持团结抗战 维护合作大局”“团结各界人士 发展壮大民主力量”等部分组成,600多张历史照片、300余件展品、10余幅大型历史油画,全面真实地展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特殊环境中的奋斗历程。
学员们还观看了《重庆大轰炸》《红岩风骨之再现——沈安娜访谈集录》影像资料,并走进饶国模旧居、草房旧址和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大楼旧址,重走红岩路,学思践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精神品质,感悟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
在《重温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专题教学中,讲解员带领学员们重温了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七条内容。《我的修养要则》是周恩来写给自己的生日箴言,更是写给党员干部的修养准则,大到思想原则上的坚定性,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自觉性,体现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的历史自觉,体现了严于律己、自我革命的精神,闪耀着真理和人格的光辉。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伟人为楷模,汲取智慧力量,加强自我修养。
在《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学员们聆听了《抗战号角,人民喉舌——<新华日报>的舆论宣传》专题教学,了解到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因其在国统区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党的一个方面军”。
步入《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展厅,满墙珍贵的历史照片,仿佛闪耀着时代的绚丽光点,在学员面前熠熠生辉。大家在讲解员介绍下,认真参观排字房、装订房、夜编房、总编室,详细了解“笔尖战士”以纸为枪、以笔为弹,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动员全民族抗战的光辉历史,并亲身体验《新华日报》拓印过程。
学习感悟
民革党员、声乐歌剧系教授韩延文:曾经无数次在舞台上演唱《绣红旗》《红梅赞》,又一次红岩之旅,缅怀革命先烈,更深刻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还要用文艺作品去弘扬传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用文艺作品告诉观众,不忘先烈不忘历史,牢记初心和使命。这次身临其境站在当年六位革命先辈绣红旗的狱中,眼含热泪,深刻感受到灵魂的洗礼和震颤,更加坚定我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教育理想,不仅要弘扬传承中华文化艺术,更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民盟盟员、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吴志武:此次党外人士培训内容丰富,安排了大量的现场教学,沉浸式培训让所有学员备受震撼、深受教育。短短三天,我们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和形成,重温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各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重温了中华民族在危难存亡之际革命先烈们的铮铮铁骨。我们寻根重庆,要不忘初心,不断提升党外人士的五种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民进会员、国乐系副主任王中山: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周公馆、桂园,我们实地追寻着先辈们曾经踏过的足迹,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一群革命志士一身傲骨,用血肉之躯铸就了红岩精神。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渣滓洞中革命烈士江竹筠牺牲前所书的“托孤”遗书,这是亲朋之间的托孤,也是一位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矢志不渝的心迹。我们要传承多党合作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致公党党员、教学服务中心干部栾玥:此次学习,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参观教学、情感教学相结合,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在艰难的历史时期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的英雄气概。通过一个个鲜活感人的事迹,我们了解了红岩精神形成的独特历史背景,也进一步领会了红岩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其凝聚的宝贵时代价值。山有时倾,泽有时竭,先烈碧血,丹心不灭!知史,当知不易;知史,当知不足;知史,当知不可懈怠。今天,繁华盛世,国泰民安,山河锦绣,氤氲的烟火气,以慰英烈在天之灵。
九三学社中国音乐学院支社主委、科研处干部夏侯晓昱:三天的学习,我对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有了新的体悟,对九三学社在重庆建立的时代背景有了新的认知。新时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推进事业发展的基石,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本职工作的不断超越,让理想信念像灯塔一样永驻心间,照亮前行之路。
无党派人士、作曲系教授王非:通过专题学习、实地走访和参观了解,我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在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正是他们怀着美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才会做出如此的努力和牺牲,并建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今天,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仍需坚守信仰、牢记使命,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无党派人士、附中正高级讲师周慧:此次党外人士培训,我们共同回顾了民族危亡之际共产党员与党外先进人士并肩作战的光辉岁月。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在监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秀的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正义之歌。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的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心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
铭记光荣历史,传承红岩精神。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以红岩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本领,做新时代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