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来源:艺术实践中心 作者:杨一涵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精彩演绎“北京艺术中心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
时间:2024-01-04
来源:艺术实践中心 作者:杨一涵
2023年12月31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主办的“北京艺术中心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刚刚落成使用的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精彩上演。本次演出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指挥家许知俊执棒,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二胡演奏家宋飞重磅加盟,携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共同为观众献上一场独具中国风格与民族风韵的新年音乐盛宴。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出席。演出曲目不仅汇聚我国多地域、多民族特色,也融合西方创作技法,展现了富有包容性、多样化的国乐经典。
音乐会以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节日序曲》拉开帷幕。《节日序曲》由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施万春作曲,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罗麦朔编配,通过三个循序渐进的篇章,展现了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节日氛围。在指挥家许知俊的引领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倾情演绎,在悠扬欢快的旋律中描摹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随后,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和乐团携手演奏经典曲目《春江花月夜》。作为一首历史悠久的古曲,著名指挥家、作曲家秦鹏章和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罗忠镕编配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带领观众回溯国乐传统,品味民族经典。吴玉霞以婉约质朴的旋律和婉转流畅的节奏铺就了一幅江南水乡山水风貌的清丽长卷,受到了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在欣赏以上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携手乐团,奏响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罗伟伦移植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此次演出通过东方化的表达方式辅以西方音乐技法,抒写中国民族精神内核。现场观众在一片悠扬舒畅的旋律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体味哲理思辨的乐思。
随后,乐团献上了一首极具民族风格的管弦乐作品——《瑶族舞曲》。这首作品融合了西方作曲技法,蕴藏着中西方管弦乐的交融、影响与变化,向观众呈现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欢乐场面。
紧接着,《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一曲将观众思绪引向广袤辽阔的新疆大地。二胡演奏家宋飞用二胡中和柔美的音色,演绎了塔吉克族的日常生活图景。她的演奏在抒情段落细腻悠扬,在快板段落又极富感染力,生动地将少数民族的草原风情勾勒出来,与现场观众一起感受节奏的律动。
最后,音乐会在民族管弦乐《太阳颂》第四乐章的旋律中掀起高潮。作曲家王丹红基于巴渝地区的民间素材,在作品中创作了“踏江”“挑山”“思念”和“太阳颂”四个乐章,展现了一幅巴山蜀水的瑰丽画卷。乐曲融入经典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饱含着巴渝劳动人民坚韧勤劳的文化气质与活力。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喝彩连绵不绝,指挥家许知俊与乐团上演返场曲目《喜洋洋》和《花好月圆》,为本场音乐会精彩收尾。
本次“北京艺术中心2024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是一场经典民乐作品的荟萃,不仅囊括了各民族、各地域的经典作品,更以由古至今的轨迹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一路走来的多彩历程,引领观众多维度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致力于建设有引领国际顶尖艺术水准的职业乐团,诠释中国经典作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未来,在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的统筹下,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将继续保持对于专业水准的不懈追求,打造一流的民族乐团,为中国音乐文化传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