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商沛雷
对话丝绸之路 传承优秀文化——我校作曲系创作团队赴甘肃采风
时间:2023-07-31
来源:作曲系 作者:商沛雷
为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作品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团队11名教师于7月20日至7月24日赴甘肃进行采风活动。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赴甘肃指导采风活动。
7月23日,党委书记王旭东来到甘肃指导作曲系创作团队工作,并于24日上午与敦煌市相关领导座谈。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主持座谈会,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及主管副书记、副市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王旭东书记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基本情况,与对方就支持敦煌主题演出提升质量,开展敦煌音乐研究和主题创作,建立采风与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音乐美育人才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表示中国音乐学院将与地方高校、文化企业形成合力,叠加资源,构建多元一体的合作框架,共同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音乐学院党委常委、党院办主任胡涌,作曲系主任高缨,副主任胡廷江,研究生院副院长、学科办公室主任康啸参加了座谈会。
党委常委、副院长黄虎于7月20日上午带领作曲系创作团队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市教育、演出行业的专家领导在兰州举行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创作与人才培养交流研讨会。研讨会由作曲系主任高缨主持。黄虎副院长指出,甘肃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方文化厚土,作曲家应从这片多元文化融合的宝地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音乐文化资源,结合当代人审美,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让丝路古韵绽放新的光彩。中国音乐学院应当以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核心,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与会专家针对“西部音乐人才培养系列项目”“西部文化艺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以及“西部重大主题合作创作与传播展演”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作曲系教师创作团队怀揣对丝路灿烂文化的向往,从兰州沿丝绸之路西行,经张掖到达敦煌,学习观摩了花儿、凉州贤孝、兰州鼓子、河西宝卷和哈萨克族民歌等非遗传承人的表演,并参观了敦煌莫高窟,与丝绸之路进行了一次深情对话。
7月20日下午,作曲系创作团队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道,参加“风从陇上来”甘肃非遗音乐雅集艺术沙龙。来自甘肃各地的传统音乐、曲艺项目传承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非遗盛宴,表演了花儿、甘肃古琴、河州平弦、甘南藏族民歌、龙头琴弹唱、玉门陶埙、凉州贤孝、兰州鼓子等国家级和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们除了表演代表性传统曲目外,还有不少新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曲目,展现了传统音乐曲艺的当代魅力。
21日,作曲系创作团队奔赴本次采风活动的第二站张掖市山丹县马蹄寺,观看了来自张掖云海民俗文化艺术团五位传承人演唱的河西宝卷代表剧目《赦封平天仙姑宝卷》。他们展示了《鹦哥宝卷》《红西路军西征宝卷》等多部河西宝卷的原始文本,介绍了河西宝卷常用的“莲花落”“阳调”“孟姜女”“皂罗袍”“阴调”“五更调”等曲牌的特色,并演唱了相关曲目。活动最后,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演员们身着裕固族传统服饰,为老师们带来了裕固族喜迎丰收的民间舞蹈表演。
23日,作曲系创作团队一行沿丝绸之路继续向西,来到了甘肃河西走廊西陲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在位于当地民族博物馆内的大毡房中,哈萨克民族歌舞团的艺术家们带来了《玛依拉》《燕子》《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思念故乡》《加尔加尔》《过去的时光》等一系列哈萨克族经典民歌。这些民歌展现了哈萨克民歌中调式音阶形态的多元化特征。哈萨克族艺术家们的演唱质朴自然、全情投入,令在场的老师们如痴如醉。在冬不拉的伴奏下,艺术家们带领老师们跳起了传统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将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24日下午,作曲系创作团队抵达了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博士后汪雪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莫高窟。本次参观了营建于十六国、北朝、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8个石窟。其中第275窟留存了敦煌壁画中最早的琵琶、横笛、竖箜篌等乐器图像;第220窟是莫高窟初唐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墙壁上绘有规模庞大的乐舞,分列画面两侧的乐伎演奏着中原汉族、西域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吹奏乐和弹拨乐等20余种,其中包括琵琶、莲花阮、竖箜篌等;第220窟的乐舞组合是对唐代歌舞盛景的写实描绘,生动展现了丝绸之路上中西乐舞文化的交流融汇;第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中绘有鼓吹乐、长袖舞、百戏等乐舞图像。莫高窟的千年美学带给老师们无穷的震撼和感动。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团队赴甘肃进行主题作品展演与采风活动,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具体行动举措,帮助创作团队切身体会丝绸之路的多元音乐文化,为进一步创作彰显文化自信、富有文化内涵、反映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提供了丰富灵感来源,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搭建起中国音乐学院与丝路沿线地方政府在人才培养、音乐创作、校企联合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平台,为助力西部文化建设,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建设中国乐派做出了积极贡献。